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活百科 > 正文

高磷血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危害

磷是人体内重要的矿物质元素之一,参与了生命体诸多重要组织的组成、机体能量代谢、生物大分子活性的调控以及酸碱平衡调节等。正常人每公斤体重含磷量约10g,,其中85%在骨骼和牙齿,其余部分在肌肉组织中,组织中的磷14%在细胞内,1%在细胞外。血浆中的磷包括有机磷或磷脂形式(约占70%)和无机磷(约占30%),临床测定的血磷值通常指无机磷部分。正常血浆磷波动在0.81--1.45mmol/L。高磷血症是指血液中磷的浓度增高超过正常值。正常情况下磷通过饮食摄入,70%由肾脏排出,30%由肠道排出[1]。在慢性肾脏病早期,血钙、血磷通过代偿调节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,在慢性肾脏病4、5期(肾小球滤过率20ml/min)时才会出现高磷血症、低钙血症[2]。

高磷血症的危害:

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钙、磷等矿物质代谢异常及内分泌功能紊乱(如甲状旁腺激素升高、活性维生素D3缺乏),导致矿物质异常、骨病、血管或其他软组织异常钙化等临床综合征,称之为慢性肾脏病-矿物质和骨异常(CKD-MBD)。高磷血症与CKD-MBD的发生、发展关系密切。

1.高磷血症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罪魁祸首。慢性肾衰竭时,血磷蓄积增高。高血磷与血钙结合成磷酸钙沉积于骨外软组织,导致全身软组织,特别是心脑血管系统的异常钙化和相应的功能失衡,并使血钙降低。慢性肾衰竭时肾组织特别是肾间质纤维化,导致1,25-(0H)2D3(骨化三醇)生成减少,高血磷又使1,25-(0H)2D3(骨化三醇)活性降低,导致肠道吸收钙减少,使得血钙进一步降低。高血磷和低血钙通过负反馈机制促进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(PTH);高血磷也可直接刺激甲状旁腺细胞增殖;高血磷还可促进甲状旁腺激素合成;最终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。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又加速骨盐溶解而释放更多钙、磷,从而加重高磷、低钙血症和维生素D3的缺乏,导致钙磷代谢的恶性循环[3]。

2.高血磷与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也有直接或间接(通过干扰甲状旁腺激素和1,25-(0H)2D3(骨化三醇)的代谢)的关系。肾性骨营养不良是骨矿化和代谢异常,包括高转化性骨病、低转化性骨病(包括骨软化症和骨再生不良)和混合性骨病,以高转化性骨病多见。高转化性骨病主要是由于PTH过高引起,破骨细胞过度活跃引起骨盐溶解、骨质重吸收增加,骨胶原基质破坏,而代以纤维组织,形成纤维囊性骨炎,易发生肋骨骨折、自发性骨折等。X线检查可见骨骼囊样缺损(如指骨、肋骨)及骨质疏松(如脊柱、骨盆、股骨等处)的表现。骨再生不良主要与血PTH浓度相对偏低、某些成骨因子不足而不能维持骨的再生有关。骨软化症主要是由于骨化三醇不足或铝中毒引起骨组织钙化障碍,导致未钙化骨组织过分堆积,成人以脊柱和骨盆表现最早且突出,可有骨骼变形。

3.高磷血症与血管钙化也密切相关。由于血管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特性,因此高磷血症可通过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骨桥素、骨钙素、骨保护素等的表达而促进血管钙化。由于高磷血症、钙分布异常和“血管保护性蛋白”(如胎球蛋白A)缺乏而引起的血管钙化,在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,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和死亡率明显增加。有研究表明高血磷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、发展和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,血磷每升高1mg/dl,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35%。

参考文献:

高磷血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危害

1.张凌,透析饮食宝典,第三章第五节《警惕高磷血症》;

2.第8版《内科学》第五篇,泌尿系统疾病第十三章《慢性肾衰竭》P526-528;

3.袁发焕,杜翔,高磷血症的危害及其防治。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年10月第11卷第10期:P847-849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