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活百科 > 正文

莫让扶贫资金“闲置趴窝”

目前,各种渠道扶贫资金非常多,对贫困地区帮扶力度很大,效果显著。不过对于扶贫资金的使用却并不理想,除少数地方乱用扶贫资金,造成项目烂尾外,更多地方是不敢要扶贫资金,更不敢用扶贫资金。一些地方扶贫资金虽然拨下来了,但不少干部仍然任其“闲置趴窝”。

莫让扶贫资金“闲置趴窝”

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,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“及时雨”,扶贫资金、项目越多,越说明国家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,越对当地的群众有利,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。大量的扶贫资金在账上“趴窝”,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表现,也是对财政资源的浪费。更折射出当前一些扶贫干部懒政庸政、无所作为的心态,严重损伤了政府公信力,使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大打折扣。

当然,导致扶贫资金“闲置趴窝”的原因有很多,扶贫干部不作为只是其中一个原因。对于扶贫资金的审计管理等,也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,要因地制宜、因事而异,不能只片面追求指标的高低。有一些项目,也许会受到地区、气候、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,导致在当年无法完成,面对这种情况,就不能仅以竣工率“论英雄”,不能动不动就挥舞问责大棒,造成“问效问责”跑偏。

因此,莫让扶贫资金“闲置趴窝”,把好事办好,绝非易事,需要扶贫干部具备较高的政治意识、责任意识,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,缺少任何一条,都有可能将好事办成坏事。一方面,扶贫干部要具备责任意识,必须扑下身子,真抓实干,要端正态度,时时心系群众,带着服务贫困群众的“公仆”意识,主动作为、敢于担当,绝不能因为怕麻烦、怕担责就任由扶贫资金“睡大觉”;另一方面,要用好问责利器,以严格的责任追究把睡在账上“打呼噜”的扶贫资金唤醒,只有问责精准,才保护想干事、能干事的扶贫干部,才能真正把扶贫资金花得明白、用在刀刃上、造福当地群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