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活百科 > 正文

典故:留客人住宿为什么叫“下榻”?

“下榻”指客人住宿。下:放下。榻:一种狭长而较矮的床。

《后汉书·陈藩列传》记载:东汉时,南昌有位太守叫陈蕃,他为人正直、清高,对道德高尚、才能出众的人非常尊重。当时南昌有个人叫徐稚,字孺子,家里虽清贫,但品德好,学问深,虽然有人多次向朝廷举荐,他总是坚辞不就,人们称之为“南州高士”。陈蕃诚恳请他相见。徐稚来时,陈蕃在家里专门为徐稚设了一张榻(床)。徐稚一来,他就把榻放下来,让徐稚住宿,作长夜之谈。徐稚一走,这张榻就悬挂起来,一般人不配住这张床。

人们就把陈蕃的这一做法称为“下榻”,后人就把留客住宿叫做“下榻”。

“榻”的形状类似日本的榻榻米。日本在盛唐时期引入。如果“榻”向现代的席梦思床,是没法挂起来的。

历代很多诗篇都用“下榻”的典故。

典故:留客人住宿为什么叫“下榻”?

沈约《和谢宣城》:“宾客下尘榻,忧来命绿樽”。孟浩然《荆门上张丞相》诗:“坐登徐孺榻,频接李膺杯”。苏辙《徐孺亭》诗:“朝为宾主两相好,一榻挂壁吹清风”。

陆游《寄题徐载叔东庄》诗:“南台中丞扫榻见,北门学士倒屣迎”。上句是陈藩“下榻”的典故,下句是三国时少年王粲才华盖世,大名士孔融听到王粲来访,急忙出迎连鞋都穿倒了。两个典故都是礼贤下士。

【注】节选自李显卿《中国古代诗词导读》